2022年5月19日星期四,TOPS课题组第109期组会准时于线上召开。本期组会由20级博士生邱树涵与大家交流讨论《有限观测条件下路网全时空路径重构方法及应用研究》的相关内容,20级博士生魏书樵与大家交流讨论《城市道路路段非机动车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研究》的相关内容,以及21级博士生肖琳与大家交流讨论《基于奖励的主动需求管理中的用户非理性行为解析》的相关内容。
首先,由邱树涵向大家介绍路网全时空路径重构方法的相关研究,从研究背景与目标、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可行性创新性及工作计划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介绍博士论文的选题想法。在现代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中,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完善是重要基础,这也对城市道路交通网的感知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有的城市道路网交通流观测手段,从各种类型方法的缺失模式上分析其局限性,最后提出在有限观测条件下的交通系统,交通流观测信息的采集存在诸多挑战。针对这个问题,邱树涵提出了考虑数据缺失特性的宏、微观路网全时空路径重构,通过先验知识函数的构建和学习,进行多源数据的处理,完成从路段流量到路径流量、从部分路网到全路网、从部分路网到全路网、从集计流量到个体路径、个体时空轨迹的研究任务,并且考虑检测条件特征的路径重构的加速测试和优化方法应用于适用方位和能力边界的搜索。
在讨论环节,郭赟韬博士针对ppt的汇报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检测出现信息缺失,未来随着AV的普及,针对信息的采集很完善之后,如何把方法应用到其它领域提出了疑问和猜想。田野副教授对于数据的可靠性,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疑问。倪颖副教授对于现在的研究关注重点问题,现在数据精度的缺陷是什么原因提出了疑问。孙剑教授指出PPT形式需要符合开题答辩要求,需要讲清科学、工程上的难题是什么,把握研究重点,没有评估数据集是否满足本研究。余荣杰教授指出本次汇报没有明确路径重构哪些问题,没有梳理好问题的层次,并对全时空的定义提出疑问。
邱树涵汇报时刻
接下来,魏书樵进行了博士论文选题的分享,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可行性、创新性和工作计划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首先,他提出在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复杂组成的背景下,需要对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估来指导非机动车道路设施规划设计。针对这个问题,他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方法并指出非机动车通行能力方法应适应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基于调查的方法推广性差,基于仿真的方法受限于行为模型,精度不足等问题。因此,他从异质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的交通特性着手,分析不同场景组合下的交通流特性和差异,通过构建仿真模型进行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了基于问卷调查和GPS大数据的服务水平调查方法。
在问题讨论环节,孙剑教授指出用仿真来估计通行能力是个伪命题,通行能力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数据。倪颖副教授提出基于仿真研究自行车的通行能力意义在于研究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影响。余荣杰教授指出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明晰,对关键技术进行突破,针对异质交通流与其它交通流的差异提出了疑问,并指出需要在内容的表述上贯穿起来。
魏书樵汇报时刻
最后,由肖琳进行博士论文选题的分享,她提出针对道路容量和日趋增长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需要扩大交通供给、一方面也要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其中基于奖励的交通需求管理推广阻力小、公众接受度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基于奖励的交通需求管理中,非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中的欺骗行为和学习效应对IBTDM具有较大影响。回顾过去的IBTDM研究内容,其具有管理效果滞后、奖励方案未呈现精细化特征的问题。本次研究关注的非理性行为大部分没有在IBTDM中得到验证。因此,肖琳提出了针对IBTDM中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建模,解析非理性行为机理,完善奖励方案,并且搭建快速实验验证平台,验证IBTDM策略效果及用户非理性行为的分析,最后根据实验结果修正理论优化的奖励方案。
在问题讨论环节,郭赟韬博士指出配图和文字存在不一致,表述上的准确度也存在问题。对于学习效率方面提出了疑问。倪颖副教授提出在实验平台上如何判别用户的欺骗行为的疑问。孙剑教授针对用户非理性行为提出了疑问,并指出课题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进一步理清,创新点需要讲清楚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田野副教授指出配图和讲述需要匹配,表述需要注意连贯性。余荣杰教授对标题和内容的对应性提出了疑问,对如何辨识非理性行为,仿真的数据是否是真正的非理性行为提出了质疑
肖琳汇报时刻
讨论环节结束后,几位老师还对目前正在学校的课题组同学们进行了情况了解。希望疫情早日结束,TOPS课题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