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TOPS第158期组会于通达馆A102线下举行。本次组会由23级硕士罗曼和25级博士张家锐带来自己的研究进展,他们分别与大家讨论交流《基于交互偏好辨识的AV主动交互策略研究》和《自动驾驶联网联测虚实融合实车测试场景设计方法研究》的相关内容。课题组全体老师同学出席了本次组会。
汇报时刻
罗曼同学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驾驶模拟器实验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四个部分展开汇报。
在研究背景部分罗曼同学提到,AV车使用eHMI主动与外界HV进行社会性交互,能有效增强其在混驾环境中的能力。
研究内容
随后,罗曼同学介绍了其研究的技术路线,并根据计算路线介绍了相关工作。其研究从SinD数据集中获取数据,基于IPV方法进行交互社会性辨识,然后建立意图预测模型,再根据意图预测结果设计基于贝叶斯博弈的决策模型,最后设计eHMI显示策略。
研究内容
最后,罗曼同学介绍了目前的驾驶模拟器实验设计的相关进展。目前采用SILAB模拟器进行实验,并初步得到了演示案例。
研究内容
随后,张家锐同学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课题,关于自动驾驶联网联测虚实融合实车测试场景生成方法,他的汇报分成研究背景、场景生成方法、场景一致性评估方法及场景质量评价四个方法展开。
汇报时刻
张家锐同学的研究从虚实融合测试的实际需求中来,解决不同测试场景之间测试认证问题。包括测试场景、测试工具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对于测试场景生成方面,张家锐同学通过构建场景决策空间、基于交互强度筛选和边缘场景搜索来获得高频场景集合。
针对不同测试场景的信度不一致问题,张家锐同学提出了场景一致性评估框架,包括道路结构一致性评估和交互对象一致性评估。
最后,对于场景质量的评价问题,张家锐同学提到场景试题难度过高或者过低对于自动驾驶的测试都有不利的影响。为此他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场景属性量化方法,对OnSite第一赛道场景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内容
在两位同学的研究分享之后,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为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启发。针对罗曼同学的汇报,赵东虎同学对eHMI的交互意图的计算实时性和显示时机进行了交流,对技术路线上先识别交互意图后决策的过程进行了讨论。赵晓聪同学建议多做一些实验更好地验证和完善工作。倪颖老师就进行实验上的困难进行了指导。潘昱蓉同学对预测概率和交互意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提问。刘林坤同学对实时计算交互意图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对交互意图预测后再进行决策的验证方式进行了提问,倪颖老师和赵东虎同学对实验设计对比进行了补充。孙杰老师对意图识别使用IPV的必要性及实验设计的细节进行了提问。秦国阳老师对实验中人驾车的不确定性导致是否响应eHMI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建议在实验中验证,而不是在实验中尝试。杭鹏老师建议对方法的普适性和迁移的有效性进行讨论。
针对张家锐的研究,黎瑞同学对场景难度和OnSite考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刘学凯同学对场景生成方法、交互强度定义及场景一致性评估相关细节进行了交流。叶轶淳同学对场景的一致性的指标的含义进行讨论,并建议采用可达集理论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统一评价方法。倪颖老师对场景等效和不一致性评价在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孙杰老师建议使用不同赛道的OnSite试题进行分析,突破传统的场景生成方法,为OnSite比赛赋能。秦国阳老师提问了不同的难度场景的截断情况对最后的排名的影响,建议考虑在一个场景库下的不同类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