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生活,2025年9月4日下午13:30,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TOPS课题组在通达馆A102召开了“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旨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帮助新生熟悉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与学术氛围,加快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课题组全体教师、部分在读研究生以及2025级14位硕博新生共同参加。会上,新生们积极参与交流,表达了对未来学习与科研生活的期待,师兄师姐们分享了经验体会,导师们也提出了殷切希望。此次交流会不仅为新生答疑解惑、指明方向,也进一步增强了课题组的凝聚力与学术氛围,为新学期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首先,由2025级新生依次进行汇报,汇报情况如下:
刘钦沛同学以乐观开朗的自我介绍拉开序幕,分享了家乡特色与本科毕设——基于深度学习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SOC预测。他表示,希望在研究生阶段系统梳理知识与实验成果,不断创新进取,注重文献阅读与实践积累,逐步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老师和新生欢聚一堂 刘钦沛同学率先做了分享
徐佳美同学以视频形式展示了家乡风貌、兴趣爱好以及本科研究经历——自动驾驶对混合交通流效能的影响研究,并分享了未来研究方向:混合交通流建模与仿真。她还提到将负责课题组的新闻宣传工作,期待在科研与服务中共同成长。
徐佳美同学自我介绍
付如依同学以自画像开篇,展示了个人特色与本科阶段的学业成就。她介绍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尤其聚焦于交通仿真场景生成与关键危险场景构建,并提出在人-车-路-环境耦合下开展风险分析,探索数据驱动与领域知识融合的交叉口冲突建模方法。
付如依同学研究工作分享
张嘉欣同学分享了个人爱好与本科毕业设计——上海化学工业区交通感知及智慧化管理系统设计。在项目实践中,她曾参与Onsite比赛的客服与场景测试工作。未来,她希望围绕不同道路与冲突类型拓展交通协调性测试场景,为复杂道路环境下的交通安全与效率研究提供支持。
张嘉欣同学自我介绍
唐天翔同学以真诚幽默的方式进行了自我介绍,兴趣广泛,积极乐观。他的研究方向是自动驾驶接管安全下驾驶员主动干预意图建模与预测,目前已开展实验场景设计,并参与课题组项目与事务工作。未来,他希望保持积极状态,扎实科研,不断提升自我。
唐天翔同学自我介绍
郑伊婧同学以轻松真诚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展现了性格随和、乐于尝试的特点。她的研究方向为自动化码头集群AGV协同规划与控制,本科阶段曾构建多AGV调度框架。未来,她将聚焦于基于冲突优化的多智能体路径规划,努力提升港口环境下作业效率。
郑伊婧同学自我介绍
张宇航同学性格踏实认真,本科阶段积极参与科研与竞赛,曾参与车路协同感知项目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本科毕设聚焦多模态传感融合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夯实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未来,他将继续深耕端到端自动驾驶方向,努力取得更高水平成果。
张宇航同学自我介绍
彭柏瑶同学展示了个人特色与本科阶段的研究成果,本科毕设聚焦于自动驾驶的车外人机交互信息披露机制,并通过信号博弈优化提升安全性。他还参与了中国商飞飞行管理软件测试优化项目。未来,他希望在自动驾驶与智能测试优化领域持续探索,完善研究并拓展应用。
彭柏瑶同学自我介绍
谢安同学沉稳踏实,兴趣广泛。他的研究方向聚焦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的安全性,开展三维关键场景生成研究,提出双重风险空间建模方法,以提升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未来,他将持续探索场景生成与评测方法,为安全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谢安同学自我介绍
李炫禹同学分享了兴趣爱好与科研经历,本科毕业设计聚焦城市道路交通改善方案,并通过调研与仿真提出信号优化与渠化改进措施。在实践中,他参与了Onsite实车测试与调试,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他希望在科研探索中不断进步,并积极与师生合作。
李炫禹同学自我介绍
徐成凯同学以兴趣与科研结合为切入点,并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科研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快乐科研。在科研中,他聚焦于自动驾驶的决策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工作,未来,徐成凯同学希望聚焦于端到端自动驾驶,致力于与国际前沿接轨竞争,解决实际问题。
徐成凯同学自我介绍
陈宇航同学开朗大方,兴趣广泛,期待与课题组共同成长。他的研究方向是交通仿真场景生成,重点突破模型在未见场景中的泛化性,并参与了Onsite智能场景生成工作。未来,他将探索从二维到三维的场景生成方法,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工具向训练工具转变。。
陈宇航同学自我介绍
袁书恒同学开朗真诚,兴趣广泛,喜欢旅行与拍照。他的本科毕设聚焦自动驾驶驾驶风格对交通效率的影响,探讨混合交通场景下的表现。在项目实践中,他参与了商飞测试脚本开发与Onsite实车调试。未来,他希望深入研究驾驶行为建模与交通协调性,并积极参与课题组工作。
袁书恒同学自我介绍
王吕洋同学幽默真诚,性格踏实稳重。他的研究方向是自动驾驶对抗场景有效性评价与ADS验证,并已参与商飞项目、Onsite赛题制作及场景平台拓展。未来,他希望在大模型赋能自动驾驶研究中持续深耕,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组建设。
王吕洋同学自我介绍
在新生汇报之后,师兄师姐们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分享:
1、梅月雯师姐:科研生存指南:
在经验分享环节,梅月雯师姐带来了主题为“科研生存指南”的报告。她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向新生们分享了如何在科研中尽快找到方向、提升效率和保持心态。她强调要主动与导师沟通,结合兴趣选择具体研究方向,并通过文献调研和复现积累学术基础。同时,她还介绍了时间、文件与知识管理的实用方法,提醒大家直面焦虑、保持平衡,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科研挑战。
梅月雯师姐科研心得分享
2、周昕师兄:项目管理经验分享
在经验分享环节,周昕师兄以“项目管理经验分享”为主题,结合OnSite平台建设与赛事组织,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统筹安排、人员对接与进度把控来保障大型科研项目顺利推进。他强调了需求导向、顶层设计与迭代开发的重要性,并指出沟通协作、执行力与领导力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新生们理解科研与工程中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周昕师兄项目管理经验分享
3、王洁:成长经验分享
在经验分享环节,王洁同学以“成长经验分享”为主题,结合自己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转变,讲述了如何在课程学习、科研探索与项目实践中找到平衡。她以自动驾驶接管安全研究为例,分享了从真实问题出发、在实践中发现科研价值的体会,并强调需求牵引与问题导向的重要性。同时,她还谈到科研之外的团队活动与生活点滴,鼓励新生们在劳逸结合中保持热情与动力,在科研和生活的双重成长中收获精彩。
王洁师姐成长经验分享
完成汇报后,导师寄语:
倪颖导师指出,TOPS课题组的目标是追求卓越,科研要有责任与担当,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导师勉励大家要有远大目标与清晰定位,勇于面对挑战,以国际一流为标杆,走艰难但更高远的科研道路。
孙剑导师强调,新生见面会的意义在于互相学习和熟悉。他指出,科研不仅是发论文,更要解决行业真问题,还需承担项目中的责任与实践任务。他鼓励大家全面发展,主动沟通,正确面对科研与生活中的困难,导师们也会提供支持与帮助。
此次新生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新生们展现了青春风采与科研热情,师兄师姐们的经验分享为他们指明方向,导师们的殷切寄语更为大家树立了信心与目标。相信在TOPS课题组这一优秀平台上,2025级新生们必将不断成长,勇敢探索,追求卓越,在科研与人生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