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至27日,课题组成员房世玉、范镓麟、崔一鸣、周昕四人前往罗马尼亚克鲁日-那波卡参加第36届IEEE IV研讨会。会议聚焦于高级移动系统;自动驾驶感知定位规控系统;网联汽车和协同;汽车安全和可靠性等主题。
由于会议举办地克鲁日-纳波卡位于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十分小众,我们经历了堪称"学术朝圣"的曲折旅程:上海→苏黎世(中转)→克鲁日-那波卡→慕尼黑(中转)→上海,全程跨越12个时区。本次难忘的行程从我们的第一站瑞士开始。
瑞士苏黎世的停留
由于长达十余小时的转机等待,我们决定搭乘瑞士著名的SBB铁路展开一场城市探索。短短20分钟的车程,便将我们从机场的现代交通枢纽带入了苏黎世这座千年古都的怀抱。行走在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街道"的班霍夫大街上,瑞银集团(UBS)的标识随处可见——这家管理着全球26%跨境财富的金融巨头,其低调的门墙后,是足以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资本脉搏。街道两侧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外墙上,红底白十字的瑞士国旗恣意飘扬,那方正的形状仿佛在无声宣示着这个国家引以为傲的永久中立传统。有趣的是,当我们踏着古老的石板路前行时,脚下的地下金库可能正躺着成吨的黄金。隐秘的财富流动与街道上典雅的咖啡香形成奇妙反差,令人不禁遐想:在这座城市里,到底还有多少无形的资本正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然运转?
随处可见的瑞银集团以及国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暮色浸透利马特河,这座在克里特语中意为"水乡"的城市才真正苏醒。蓝调的魔法让水面化作流动的绸缎,苏黎世大教堂的青铜双塔、圣母教堂的蓝绿尖顶、圣彼得教堂的巨型钟楼伫立在河岸两旁,仿佛正在上演一场关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无声对话,又似在为散步的游人诉说这座千年城池的传说。渐次地,河岸被灯火晕染上点点星光,就连慢悠悠的天鹅也伸开羽翼,不小心沾上一层高贵的玫瑰金,恍惚间令人回想到梵高著名的《星月夜》,旋转曼妙的星辰竟在此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古典与现代共同坐落在这座小城。著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位于城市东北的山坡上,我们乘坐电车前往参观打卡。作为培养出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教育圣地,苏黎世联邦理工像一座沉思的巨人静静坐在崖巅——这座诞生过32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府,其主楼朴素的大理石立面下,却藏着改变世界的思想金库。虽未能进入参观,但仅阅读门口的介绍便能感受到其历史的厚重感。学校仅有几座小楼星罗棋布在主楼附近,对比之下,不禁令人感叹:寓形宇内之间却产科研伟绩。突然顿悟真正的学术伟力从不囿于建筑规模,而在于斗室中照亮宇宙的思维闪光。
随后,我们踏上了赶往机场的列车。凌晨的苏黎世机场候机区,我们效仿着瑞士旅客的实用主义哲学,在长椅上蜷缩休憩。第二天便启程前往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地——罗马尼亚了,这场横跨中欧到东欧的学术远征,即将在特兰西瓦尼亚的晨光中展开新篇章。
利马特河的蓝调时刻
苏黎世联邦理工主楼
罗马尼亚克鲁日-那波卡的漫步
本次研讨会将于6月22日至25日隆重举行。我们四人的海报展示任务,被安排在6月23日与6月24日两天。会场坐落于大气磅礴的Grand Hotel Italia酒店。酒店一楼汇聚了众多企业的展台以及宽敞明亮的大汇报厅,而酒店二楼则是专为海报展示而精心布置的区域。
踏入会场,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呈现出一片学术交流的繁荣景象。有的专家学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针对某项技术细节展开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的随意斜立在角落,似乎在思考着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与探索;有的手持笔记本,在海报展台前逐个仔细询问,认真记录着感兴趣的信息;还有的似乎找到了同领域的学者,正在热情地交换联系方式,期待未来能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参会的课题组四人合影
在会场内,海报整齐排列,各展风采。它们不仅呈现了智能汽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更成为了激发思想碰撞、推动学术合作的关键桥梁。我们四人分别进行了1分钟的PPT介绍,并结合海报进行了展示。同时,我们也不忘宣传课题组的OnSite自动驾驶测试服务平台。
房世玉:《Recognize Then Resolve: A Hybri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in Mixed Traffic》
范镓麟《Learning to Model Diverse Interactive Traffic with Driving Tendency-Guided Policy Optimization》
崔一鸣《A Vehicle-Infrastructure Multi-Layer Cooperative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周昕《Towards Efficient Oversight of Autonomous Vehicles: Causal Chain Fault Detection Using Minimal Grey Box》
在海报展示环节,会场的氛围轻松而活跃。那些以往仅在论文中才得见其名的学术大牛们,也低调地融入在交流的人群中 “微服私访”,与大家一同探讨学术问题。与此同时,众多领域内的同行也与我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们不仅获取了前沿的研究方法和多元的创新视角,更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了诸多宝贵的启发。这些互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更为我们后续开展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成员崔一鸣在现场和众多专家学者们交流
在会议期间,TOPS团队成员有幸参加了盛大的晚宴。晚宴上,精彩的表演为这场学术盛会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让在场的每一位嘉宾都沉浸在欢乐与艺术的氛围之中。在这样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场合里,我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术挚友。这些新结识的朋友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与我们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和追求,彼此之间很快就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友谊。
我们还与那些 “行走的参考文献”的学术大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仿佛打开了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汲取了无数前沿的研究视角和创新的理论方法。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世界一流的研究者们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平易近人,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术大家的风范。他们的谦逊让我们深感敬佩,而他们的幽默则让整个交流过程充满了轻松与愉悦。这种良好的交流氛围,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和乐趣。
晚宴的现场表演
晚宴现场的TOPS成员们在夕阳下合影
会议圆满落幕之后,我们有幸前往克鲁日 - 那波卡附近的图尔达盐矿参观游览。这座盐矿自1271年被首次发现以来,一直持续开采直至1932年。自1992年重新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后,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盐矿由Rudolf和Terezia两个矿坑空间构成,深度达90米,底部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湖,宛如大自然的神秘馈赠。
参观期间,十分巧合且令人惊喜的是,碰见了三位同来参加IEEE IV研讨会的学术大牛,他们分别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IEEE ITSS前主席、纽约大学的欧洲科学院院士和普渡大学的IEEE IV出版主席。于是,我们一行人一同前往游览。在游览过程中,我们深入交流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以及同济大学的发展状况,分享着学术见解与心得,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联系。整个游览的过程欢乐而轻松,充满了学术交流的乐趣。在巨型盐矿之下,璀璨的电灯射出道道冷色光芒,环绕着空荡而神秘的空间,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置身其中,顿觉心高神远。
与三位学术大牛同游
TOPS课题组成员在图尔达盐矿合影(摄影:IEEE ITSS前主席)
克鲁日-那波卡作为罗马尼亚的第二大城市,是该国的一个学术、文化和工业中心,其中超过70%的人口都信仰东正教,因此相关的教堂也成为了我们打卡的目的地之一。圣母升天教堂作为罗马尼亚第三大的教堂,其球形穹顶标志着其东正教的色彩,拜占庭风格的外墙装饰格外引人注目,远观其宏伟程度令人惊叹不已,高耸入云的雄伟轮廓带来静谧和崇高的氛围。另一所圣弥额尔教堂则是城中的地标性建筑,哥特式的尖顶与一旁的马加什·科维努斯纪念碑相互映衬,似乎在讲述当年中世纪的黑暗故事,教堂内部则由巴洛克式的装饰画艺术精心点缀,主要记录着天使米迦勒的神话奇遇。最后我们登上了城市中央的消防员纪念塔,站在塔顶,360度俯瞰整座克鲁日-那波卡小城,城市的宁静祥和尽收眼底。碧空绿树红瓦白墙构成了一曲婉转悠扬的乡村音乐,在6月的微风中轻轻奏响,令人身心放松,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
圣母升天教堂
圣弥额尔教堂
TOPS成员在消防员纪念塔合影留念
克鲁日-那波卡,这座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名城,宛如一座宝藏,珍藏着各类特色博物馆。包括动物标本博物馆、特兰西瓦尼亚民族志博物馆、医药学博物馆等。在克鲁日-那波卡的最后一天,我们选择在这座城市的文化宝库中度过,穿梭于各类博物馆之间,仿佛开启了一场跨学科的知识探索之旅,希望从更多角度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和这个奇妙的国家。
动物标本博物馆
特兰西瓦尼亚民族志博物馆
医药学博物馆
罗马尼亚美食就像一幅融合了巴尔干风情、匈牙利热情与斯拉夫传统的风味画卷,用质朴的烹饪手法讲述着多瑙河畔的饮食故事。慢炖入味的Sarmale(酸菜肉卷)和风味飘香的Mici(香料炭烤肉肠)组成黄金搭档,如果配着黄芥末和啤酒,是当地人最爱的快意滋味。吸血鬼的传说也让大蒜成为这里餐桌上的常客,Mujdei cu Pâine(大蒜酱烤面包)配上Adaptarea Deltaică(烤三文鱼)见证了罗马尼亚美食的包容性,奥斯曼帝国与西欧饮食文化碰撞的基因,诠释着这个东欧粮仓的浓郁风致。
当然,狂野的白人饭还是难以匹配含蓄的东方胃,当汁水四溢的牛排猪排配上神秘的东方泡面味道,当新鲜时蔬沙拉辅以醇厚韵味卤汤之时,世界大同的美味才真正呈现在你我面前。
(a)Mujdei cu Pâine(大蒜酱烤面包)
(b) Adaptarea Deltaică(烤三文鱼)
(c)Sarmale(酸菜肉卷)和Mici(香料炭烤肉肠)
(d)TOPS BISTRO 主理人制作的创意融合料理OMAKASE
罗马尼亚美食
慕尼黑的观览
当踏上归途时,慕尼黑成为了我们转机的第一站,恰逢在IEEE IV研讨会上结识的慕尼黑工业大学的邢泽坤同学热情邀请我们前往参观,于是我们便再次走出机场,踏入这座充满活力与历史韵味的城市,开启了一段短暂而难忘的慕尼黑之旅。
我们的第一站是玛利亚广场区域,这里宛如慕尼黑的心脏,汇聚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圣母主教堂那高耸入云的双塔,仿佛是城市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圣彼得教堂则以其古朴的风貌,展现着历史的厚重与宁静;圣额弥尔堂则以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彰显着昔日的繁荣与辉煌。其中,新市政厅美丽的哥特式拱顶和雕花尖塔展示着日耳曼民族的审美情趣,周围的雕塑表情丰富、设计精美、古典雅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南漫步10min便抵达阿萨姆教堂,教堂内部的装饰令人目不暇接,门洞绣满了金色的叶子,烛台和灯具富丽堂皇,随处可见的巴洛克风格装饰令人流连忘返,穹顶的壁画凸显其历史底蕴,足见巴伐利亚晚期洛可可艺术建筑的辉煌成就。置身其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艺术的巅峰魅力。
TOPS课题组成员在新市政厅前合影留念
阿萨姆教堂内部装饰
随后,我们前往慕尼黑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拜访了国际知名控制专家Martin Buss教授领衔的LSRT课题组。令人震撼的是,这支精英团队仅由6名博士生组成,却拥有整层楼的现代化实验室和办公空间,充分展现了德国顶尖课题组"小而精"的研究特色。在为期一个下午的圆桌交流中,双方就自动驾驶领域的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的协同控制算法以及多智能体交通流仿真等前沿课题展开了专业研讨,我们还特别了解了德国博士培养的“工作制”特色,以及工业界与学术界的深度合作模式。德国的博士需要在完成代课任务的同时完成科研任务,几乎没有横向项目参与,并且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极强,而导师的指导也仅提供方向性指导。
作为交流的重要成果,我们向对方详细介绍了OnSite自动驾驶测试平台的架构特色和技术优势,对方对部分功能和服务表现出浓厚兴趣。此次交流不仅实现了学术观点的碰撞,更在海外成功推广了我们的技术成果,为后续课题组之间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TOPS课题组成员参观LSRT课题组成果展览
TOPS课题组与LSRT课题组成员交流
LSRT课题组茶水间一隅
TOPS课题组成员与LSRT课题组成员合影留念
飞行随记
当飞机的引擎在慕尼黑机场轰鸣时,舷窗外巴伐利亚的雨滴正为这次学术之旅画上句点。十二小时的航程里,时差带来的昏沉与思维的清醒奇妙共存——那些在海报展台前碰撞过的学术火花,在会议现场研讨过的算法理论,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实验室观摩的视频,此刻都化作舷窗上的投影,在平流层的微光中次第浮现。
特别感谢课题组的远见卓识与大力资助,让我们得以亲历这场认知升级的"启蒙运动"。此刻巡航高度下的云海,恰似学术疆界的隐喻——看似无边无际,实则蕴藏着无数可能的航道。我们将带着欧洲之行的思维火种归国,在课题组老师的学术导航下,把OnSite平台打造成连接世界的自动驾驶枢纽,将论文写满祖国大地。当飞机在浦东机场触地的刹那,已能预见下次重逢时,我们定能以“出手即一流”的姿态,在全球学术地图上标注出更醒目的坐标。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