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15时30分,TOPS课题组2015级博士研究生秦国阳博士论文答辩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答辩委员会包括浙江大学陈喜群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滨教授、同济大学许项东教授、同济大学谢驰教授、东南大学刘志远教授。其中,刘志远教授担任答辩会员会主席。
首先,秦国阳就其博士论文《多模式共享出行系统建模与优化》中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展开了系统且全面的阐述。论文由绪论、建模、优化、验证、结论五个主要方面构成。从多模式共享出行的相对优势及应用难点展开,将需求按是否平稳、乘客有无偏好分为三类。并按照由平稳需求到非平稳需求最终到偏好转变的递推关系进行优化。以反映供需状态的指标函数作为优化目标,以固定比例和排队强度作为划分服务方式的策略。从系统供需状态入手,建立多模式共享出行排队网络;进一步的,引入马尔科夫过程和强化学习完成平稳需求到非平稳需求的转变,同时使用压缩策略空间解决强化学习策略空间大采样效率低、“探索-利用两难”的问题;最后动态的考虑乘客偏好转变过程。验证部分使用了上海外环内的出租车轨迹数据进行,验证了纯单模式、纯多模式、固定比例策略、排队强度策略、强化学习策略等方式下的性能指标,说明论文中建立模型框架的有效性、优越性。最后,秦国阳就论文的现实指导意义、应用基础、创新点与难点进行了总结。
答辩时刻
汇报结束后,答辩委员会的陈喜群教授、于滨教授、谢驰教授、许项东教授、刘志远教授依次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提问。陈喜群教授肯定了论文中迁移学习方法的新颖性并与秦国阳就迁移过程的精度和迁移结果的可信性上展开了探讨;于滨教授针对论文第三部分提出平稳态需求到非平稳态需求下策略上的有何联系、如何考虑模式之间乘客的需求差异等问题。谢驰、许项东教授聚焦于排队网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提问。最后,答辩委员会主席刘志远教授认为秦国阳论文工作充实,对论文研究包含的多模式、随机出行等几块交通行业的“硬骨头”做出的出色研究予以肯定。并建议秦国阳未来可以继续考虑定价、更复杂的多模式作为进一步的展望。
学位申请人秦国阳在逐一回答了答辩委员会各位教授的问题后。答辩委员会认为其论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分析深入,经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同意秦国阳通过本次博士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会后合影
TOPS全体祝秦国阳博士毕业快乐!
最近更新:2021年12月19日 21: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