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垂柳旖旎。2016年9月22日晚5:30~7:30,同济大学交通学院TOPS团队在通达馆436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组会。参会的有课题组孙剑老师,倪颖老师及课题组全体学生。会议开始前,由课题组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大家都表示在进入新的团队后,科研氛围更加浓厚,也都对未来的科研学习进行了展望。
周诗旖汇报本科论文
一年级新生周诗旖对其毕业论文的研究《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骑行感受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介绍,在非机动车骑行感受研究在中国缺乏研究;骑行者习惯、交通状况、非机动车设施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的特点与我国差异较大的大背景下,非常有必要研究我国影响非机动车骑行满意度的因素。其在2016年3月28日,组织了14个志愿者在郊区实地调查。2016年4月28日,27个志愿者在城区视频调查。将骑行满意度划分位5个标准,1为非常糟糕,5为非常满意。采集的骑行者信息有性别、骑行熟练程度;非机动车设施有:铺面类型、车道宽度、各类分隔形式、各类流量、公交车站密度、土地类型;交通状况有:行人流量;非机动车流量;机动车流量。采用“考虑随机效应的有序Logit模型”,得出结论为:对于行人及非机动车的空间及行人流量,空间因素与流量因素特别需要共同考虑;除非机动车空间需要保障外,人行空间同样不能忽略;小于2m的非机动车道需要谨慎设置;需要设置合法的自行车停车地点;高人流量下,人非共板类型需要谨慎设置。对于机非分隔类型因素:是否有机非物理分隔在城区郊区均为关键因素;当机动车流量为高时,必须使用机非物理分隔;当机动车流量为低时,为节约经费及空间资源,可使用无物理分隔的机非分隔类型。
孙剑教授认为,所采取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理论,问卷设计等不够细致,可以参见郑祖舵教授的研究,从问卷设计,样本的考虑,都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倪颖老师也认为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样本调查上。课题组刘启远认为,此研究虽然切入点小,但研究工作量大,需要从研究的目的性来考虑,避免不必要,没有价值的研究结论,重点放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密度上,通过有效的问卷设计,来进行有价值的结论的分析。
于诗楠汇报本科论文
一年级新生于诗楠,对毕业论文《牡丹江市公交场站设施规划及建设标准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公交场站分类及标准、现状调查与分析、场站建设标准研究、场站布局方案等。孙剑教授指出了其公交需求量在计算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建议课题组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提高专业素养,避免明显的常识性计算错误。同时,对论文的学术价值,科研价值方面,对本论文提出了建议。
会后,一年级新生对课题组的建设及发展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研究计划和培养计划。孙老师建议,由于现在学生数量较多,博士及高年级硕士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建设良好的研究梯队,同时,对于课题组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各位老师也会大力提供支持。
最近更新:2016年11月30日 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