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下午,田野副研究员进行了一次题为《基于仿真的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模型与应用》的专题分享。田野副研究员于2010年6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5年5月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起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路网交通系统建模,动态交通分配,主动出行需求管理。曾参与美国交通部资助项目7项,美国能源部资助项目1项,美国德州交通部资助项目2项,美国纽约州交通部资助项目1项。研究成果表SCI/EI论文6篇。在美国期间长期担任大型动态交通分配软件DynusT开发员。2015年至2018年在美国Metropia公司担任交通数据分析师及交通管理中心主任。
什么是动态交通分配
在此次分享中,田野老师主要针对动态交通分配(DTA)以及其发展历史,相关研究项目,以及主动出现需求管理相关研究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针对动态交通分配,田野老师详细介绍了仿真动态交通非配的实现方法,主要分为三部分:车流加载、最短路径计算和车流重新分配。针对田野老师投入开发的大型动态交通分配软件DynusT,重点介绍了其在施工区(Work Zone)、紧急疏散(Evacuation Planning)、高速路收费(Freeway Pricing)方面的应用。
关于主动出行需求管理,田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路径预测和平衡分配的APP应用,目的就是引导人们错峰出行,减少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
Dynus应用场景
最后,田野老师与大家讨论未来关于动态交通分配(DTA)与自动驾驶的研究方向,老师和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此次交流提高了课题组对于动态交通分配的认识,也使得我们增进了对田野老师的了解,田野老师也将以此次汇报为起点,开始他在TOPS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最近更新:2018年6月5日 03: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