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17:30,同济大学交通学院TOPS课题组在通达馆436会议室组织开展了第33期学术讨论会。本期分别由14级硕士研究生左康、饶曼琦介绍了他们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参会人员有孙剑老师及课题组全体同学。
首先由左康介绍其毕业论文《车联网环境下匝道汇入区交通流分析与优化》的研究内容。
快速路是城市交通主动脉,而瓶颈则是快速路运行的咽喉。现有研究发现快速路常发性瓶颈(如汇入区、汇出区、交织区等)普遍存在早发性失效现象,其运行效率远低于设计期望。因此深入探讨早发性失效的驾驶行为机理,在车联网环境下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提高快速路运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左康首先分析了基于快速路汇入区早发性失效的典型诱因(即快速路加速车道的破坏性汇入以及主线车道的快速横向转移行为),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加速车道破坏性汇入的内因。接着,针对快速路汇入区主线车道的横向转移行为,其提出了车联网环境下,瓶颈车辆的协同汇入策略。最后,利用VISSIM二次开发接口,编程实现了瓶颈汇入区协同汇入策略,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以及多个协同汇入方案的比较分析。协同汇入策略能显著提升瓶颈的通行效率,瓶颈区通行能力由1840veh/h提升到2320veh/h,提升幅度达26%。
随后,孙老师对左康的研究成果作了点评。孙老师肯定了研究的核心方法及创新点,点出了瓶颈早发性失效的诱因及机理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发现现象、提出策略、结果评估的研究方法。王尔根对左康的研究提出了拒绝间隙是否被驾驶员接受、85%分位点作为间隙的代表值是否合理等问题,并与左康进行了相关讨论。
接着,饶曼琦介绍了其毕业论文《基于轨迹数据的交叉口行人过街风险时空分布研究》。
行人是最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严重伤害或者死亡的风险很高。由于交通事故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缺乏,利用替代性的安全指标进行冲突分析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有效的行人安全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利用道路使用者的轨迹数据,同时更好地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理解行人安全问题,饶曼琦提出了基于道路使用者轨迹数据的交叉口行人过街风险的分析方法。
首先,研究定义了交叉口行人过街风险为行人与机动车发生潜在事故的危险程度,综合考虑了碰撞概率以及碰撞严重程度。之后,介绍了其研究的数据采集及处理,选取了三个位于上海市的典型城市信号交叉口作为实证研究交叉口,进行了实地调查、拍摄录像以及轨迹数据提取分析。接着,拟建一种行人过街风险评估方法,分信号阶段、分空间位置评价行人与机动车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与潜在碰撞的严重程度,通过绘制行人过街风险度时空分布地图的方式更加综合地、全面地评价行人安全。并且将客观的风险度和行人过街主观的风险感受相结合,实现人行横道或交叉口的行人风险分级。最后,借助VISSIM仿真模型设计不同特征的交叉口场景,将行人过街风险度时空分布地图应用到不同特征的交叉口场景,对行人风险进行了不同时长、不同阶段的动态评估。
饶曼琦汇报结束后,孙老师认为研究中需要强调冲突度与风险度的关系,并说明交互数量与严重冲突概率关系及其演变的由来。同时,孙老师肯定了研究中的亮点:作了风险地图以及将风险分级评价,并建议可以结合行人的感受来评价风险。刘启远从评估的价值和意义、转弯半径对风险的影响及时间颗粒度划分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饶曼琦进行了讨论。王尔根认为人的实际风险感受与模型的风险度应该互相契合,胡祥旺则认为可以结合风险地图空间距离分析风险度。
在此毕业季来临之际,祝愿课题组即将毕业、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十一位师兄师姐,在新的旅途上策马扬鞭、前程似锦!你们是我们的榜样也是骄傲,留给我们的不只欢声笑语,更是宝贵的人生财富。祝福你们,有空常回家看看!
最近更新:2018年3月11日 17: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