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5日17:30~19:30,同济大学交通学院TOPS课题组在通达馆436进行了第32期组会,参会人员有孙剑教授以及课题组的全体学生。本次组会由15级博士刘启远介绍TESS NG的研发目的及方法,以及下一轮TESS NG的测试工作。
刘启远对TESS NG软件的开发背景、目的、开发过程、使用行为模型等进行了阐述。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的行为模型,分别为:车辆驶入、驶出模型、跟驰模型、汇入模型。其中跟驰模型主要是使用IDM模型,变道模型主要是:(1)动机产生模型,分位自由变道及强制变道;(2)最小间隙模型,汇入、穿越模型重点是其行为的逻辑决策。软件的特点是内置的冲突避让规则,使得用户不需设置车辆的优先级就能顺畅的运行。
随后,刘启远以几个实例,分别对交叉口、环岛、快速路、立交、汇入区等的开发难度进行讨论。其中,交叉口的难度是右转车辆与对向直行车辆之间的冲突;环岛的难度在于机动车驶离环岛;快速路的难度在于汇入区;立交桥的难度在于汇入与交织区的冲突,其中主要考虑车头时距及车辆尺寸。其中比较难解决的点是汇入区在拥堵情况下参数的标定,其中包括变道动机的选择等。
最后,由孙老师对本次组会进行了总结。孙老师表示,这是TESS NG的第一次公开介绍,很多技术尚不成熟。中国在20年前就提出开发自己的仿真软件,但现在落后于发达国家仍很多,距离自己的创新仍很远。这次开发的TESS NG应注重于开发原型系统,虽然工作量很大,每周更新1~2个版本,但距软件的完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孙老师也对该仿真软件提出了“傻瓜式”相机及“单反”相机的比喻:(1)软件应“好用”与“功能”并存,好用代表使用方便,功能代表功能全面;(2)软件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功能,例如中国特色的机非共享空间、机非冲突、混合交通流等;(3)软件应具有现有软件不具备的可视化功能,比如GIS图等。
孙老师也对本软件将来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展望:共享数据,将软件向大众开放,以达到节约成本、改善业务等作用。对同学也提出了要求:(1)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要在学期间对仿真系统做出自己的贡献。(2)发现存在的研究内容,比如多交叉汇入区等。对软件的要求,主要包括3种:(1)用户友好;(2)准确性;(3)延伸性研究。
之后王尔根、陈灿等也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逻辑机理提出了一些问题。
最后,孙老师给课题组的成员分配了各自的任务,组会圆满结束。
最近更新:2018年3月11日 17:04:46